查看原文
其他

看看新闻视频|“兼容的盒子”变身“无价之宝”落户豫园老城厢

文艺之眼 豫园文商 2022-01-20

看看新闻Knews

记者:王琳琳 张凯   编辑:楚华


继 “兼容的盒子” 在上海的市井小街中收获多重眼光、各方评论、及层层诠释之后,“无价之宝”系列容身于豫园寸土寸金的华宝楼,与各种珍奇宝贝做了邻居,转而探讨何为有价值、何为无价值、又何为超越固有价值体系的“宝物”。当最传统的老城厢遇上最先锋的艺术展,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。

熟食店,修鞋铺,24小时麻将馆,保姆职业介绍所……安顺路98号曾经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小商品市场,可是26号店铺的画风却非常独特。这个建筑面积7.29平方米的狭小空间,以两周一次的频率变换着装修,一共开了152场现代艺术展,展期延续了2122天,迎来送往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。在“四方杂处”的空间里,左邻右舍像看“西洋镜”一样打量着这个奇特的艺术空间,它也因此被命名为“兼容的盒子”。

保罗接受记者采访


盒子的“主人”保罗·德沃图是法国人,妻子夏意兰是上海人。从2008年开始,他们共同开办了得译工作室,“兼容的盒子”是其中的一个项目,从2011年9月7日起启动。“因为我们就住在安顺路,每天都要经过这里。当时我们正在寻找一个实验性质的空间,就想到这里的杂货店小铺。”今年7月,小商品市场收到拆违整治通知,“兼容的盒子”也在城市变迁中一同消失。

中法青年艺术家互动交流


5个月后,“兼容的盒子”变身“无价之宝”出现在豫园华宝楼二楼的艺术空间。当7平米的卷帘门店铺变成了200平米的宽敞空间,随处摆放的艺术作品如今被安置在珠宝橱窗里。在大厅中央两个华宝楼常用展示珠宝的玻璃橱窗中,摆放着中国艺术家宁佐弘的作品《爱的代驾》和离岸学院的法国艺术家西蒙-乐秀的作品《一切都来自一个圈》。

艺术家宁佐弘阐释作品《爱的代驾》


这两个看似风格迥异的作品,都努力诠释着同一个主题:何为艺术家心中的无价之宝。宁佐弘认为爱是无价之宝,但爱看起来又无迹可寻。他给这组作品取个有趣的名字——爱的“代驾”。

艺术家西蒙-乐秀的作品


而西蒙-乐秀心中的无价之宝,则是用铅笔在宣纸上涂描的他在上海感受到的生活细节。他试图通过纸上的方寸之地, 凝聚对陌生空间的多重观察,这也是他浸入一个未知文化的方式。

每一处都有艺术巧思


“艺术作品的价值不是绝对的,而是取决于我们所赋予他们的涵义。价值是一种社会组成,取决于我们想为这个地方带来什么。艺术家根据“无价之宝”策划主题,选择作品,不管是图画或雕塑,都因为其专门的选择有了特别意义。”

得译工作室创始人保罗·德沃图同时也是法国国立美院驻上海联合项目离岸学院负责人,保罗表示,“无价之宝”第一阶段展览将持续一个月,围绕着中间两个橱窗展示,周围200平米展厅将保持开放,四周白墙面将被艺术家用大幅画作填满,定期将有各种艺术家访谈、行为表演、影视放映的活动在这里上演。

夏意兰接受采访


夏意兰则表示,得译工作室一直致力于寻找艺术展示与环境空间的“兼容”可能性。如果说“兼容的盒子”探讨的是艺术与市井环境的兼容,那么“无价之宝”就是探讨艺术创意和华宝楼的珍宝之间的共处。

华宝楼


90年代初兴建的华宝楼几经改造,已成为沪上知名寻“宝”之地,而豫园则是“最上海”、“最中国”,也是“最世界”的城市文化名片,夏意兰说,无论是“兼容的盒子”还是“无价之宝”,这样的跨界都是艺术与城市空间寻求共处的尝试。“简单说,我们的想法就是看到城市里某块有意思的地方,为它量身定做一个项目,让路过的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。”

“兼容的盒子”里的艺术展览

“兼容的盒子”里的行为艺术展演


直到2017年6月29日,工作人员拉下了26号店铺的卷帘门,用油漆罐喷了个大大的“拆”字,外面的圆圈仿佛“兼容的盒子”有始有终的写照——这就是第153号展品。而如今,“兼容的盒子”搬到了华宝楼,变身“无价之宝”。第154号展品化整为零,开始在市井老城厢上演新的故事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y051470lxxe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豫园商城,演绎着外国人眼里的中国 ,中国人眼里的上海, 上海人眼里的故乡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